“虚拟货币”骗局,被骗了怎么办?

虚拟 虚拟货币 货币 2024-05-11 81

摘要:3月11日,长沙市反诈中心通报、剖析了一起投资虚拟货币电诈案件,并发布了防骗预警。揭露修改数据制造盈利假象,延长诈骗时间除分析受害人一步步落入骗局的心理状况以外,长沙市反诈中心民警还进一步揭露了此类诈骗的行骗手段。...

近年来,“虚拟货币”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词,但在电诈领域,却成为了诈骗分子们热衷的工具。一些诈骗分子以投资虚拟货币为名,引诱不少市民群众陷入一个个虚拟的“致富梦”,导致他们遭受巨额损失。一则关于长沙市反诈中心通报、剖析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案件始末如下:去年12月初,长沙的谭女士被一名网友拉入一个“带你圆梦”QQ群,两名“老师”在群内轮流语音授课,讲解“投资理财”知识。12月23日下午,群里的“杨老师”讲课时称,其师兄“王总”是北京证券交易所的高管,该交易所刚引进了“Bielke”虚拟货币投资平台,收益很高,推荐大家下载,并在群里发送了下载网址。事后,谭女士下载了这个“Bielke”APP,注册进入后,发现该APP里有一些介绍虚拟货币的文章和一些客户投资赚钱的案例。想通过投资赚钱的谭女士有些心动,便联系了“杨老师”。

“杨老师”告诉她,虚拟货币只在国外发行,在国内投资虚拟货币只能私下通过内部渠道购买。“杨老师”让谭女士将钱转给他,由他代操作,盈亏数据可以在平台查看。今年1月初,谭女士分两次向“杨老师”指定的银行卡转账8000元。1月4日,谭女士查看平台,发现已盈利9500元。当晚,“杨老师”向谭女士转账6500元,并说提现要收取30%的手续费。谭女士觉得收益可观,便加大投入,随后6天先后向“杨老师”转账8次。

谭女士每天查看盈亏情况,其平台账户余额始终处于盈利状态,但她觉得提现手续费太高,就一直没有提现。1月10日晚上,谭女士发现平台无法登录,便联系“杨老师”,对方却迟迟不回复,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长沙市反诈中心民警指出,这类诈骗典型的电诈手法是利用受害人的贪念行骗。诈骗分子逐步获取受害人信任,并通过群友晒出假盈利截图树立虚假的盈利假象,激发受害人的从众心理,受害人往往就“凭感觉、凭经验”落入圈套。此外,诈骗分子针对受害人对虚拟货币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特点,加之网络上有不少虚拟货币币值高涨的报道,诱导受害人对投资虚拟货币产生兴趣。

在平台后台数据库修改数据制造盈利假象,延长诈骗时间,骗取受害人更多钱,也是这类诈骗的行骗手段之一。反诈中心提醒市民,在我国,投资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网上所谓的“老师”引导转账投资虚拟数字货币的,都是诈骗。不要点击安装他人推荐的来历不明的APP进行投资理财,不要盲目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理财群。此外,投资理财要选择合法正规的平台和机构。

如果不慎落入诈骗陷阱,遭受了财产损失,人们可以通过投诉订单异常、报案立案、投诉相关管理机构、寻求律师帮助等手段来挽回损失。最终,市民应保持警惕,不要被虚假承诺蒙蔽双眼,珍惜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