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隐藏在数字藏品背后的法律风险

数字 数字藏品 2023-11-08 45

摘要:技术人员进一步通过该异常IP进行反查,发现该IP还登录过一个实名认证为陈某某的账号,该账号在注册后未进行过任何操作。同时,从立法层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针对数字藏品的发行交易与管理进行更加明确具体的规范,以此保护数字藏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能帮助数字藏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小心隐藏在数字藏品背后的法律风险

近年来,文物在nft的帮助下“活着”;经典歌剧在nft的祝福下更受欢迎;一些服装品牌通过发展nft寻找新的机会。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元宇宙概念的“起飞”,nft市场也“飞”,仿佛进入了一个一切都可以成为nft的时代。

然而,nft方兴未艾,成为投资者眼中的“财富密码”,也成为罪犯眼中的“热门商品”。本文将从法律层面分析和提醒您隐藏在nft行业中 其背后的法律风险。

[新闻案例]

2022年上半年,王先生在某公司平台上花费299元购买了一款nft,并加入了客户微信群,与其他爱好者交流最新信息。

2022年7月22日凌晨,王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在平台账号下持有的nft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账户记录显示,该收藏已转移给其他用户,但他本人没有进行任何操作。

王先生很快在微信群中反映了此事。出乎意料的是,当天早上,10多名客户表示,他们遇到了与王先生相同的情况。

公司技术人员立即检查服务器请求日志,检查数据库异常现象。数据显示,同一IP于7月22日晚登录了30多个用户账户,并转移了21个用户的nft。

技术人员进一步调查了这个异常的IP,发现该IP还登录了一个实名认证为陈的账户,注册后没有进行任何操作。该公司怀疑有人秘密登录了大量的用户账户,并非法操作了用户的nft。

王先生事件发生后,涉及公司的专业人员立即展开调查。

由于公司平台本身不支持交易,有交易需求的用户需要在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然后进行转账操作。联系第三方平台后,得到反馈,确定21个用户的收藏有交易,公司随后报警。通过调查,很快证实是陈某盗用并出售了客户nft。

审查发现,陈某平日以网上刷单谋生,购买了大量无记名手机卡,并通过专用机器进行管理。

他看到许多客户的手机号码隐藏在平台的新活动列表中,所以他复制了列表中所有不完整的手机号码,不断尝试破解客户的真实手机号码,然后使用漏洞登录。

这样,陈某某登录了30多个客户的账户,并以14000人的身份登录、1500、21名用户的nft被盗,价格从1600元不等。因为有些账户的nft不到24小时就不能转移,所以没有盗卖成功。

检察机关认为,2022年6月、8月,犯罪嫌疑人陈某以220元的价格购买了5800多条公民身份信息,用于在网络平台上注册新用户盈利;同年7月,陈某利用某平台验证码漏洞非法登录他人账号,在第三方平台上销售他人账号内21件nft,总利润31260元,后来被平台冻结。

陈某自愿认罪认罚,认罪态度较好,赔偿受害人全部损失并得到谅解。

2023年3月9日,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起诉后,法院以陈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7000元。

普法看点1:

nft是虚拟货币吗?

“nft这是2021年下半年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也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

要知道国内市场如火如荼的NFT,首先需要了解NFT,即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图片、电子专辑或其他数字作品,使其独特。与可以连续分割的数字货币不同,NFT强调这是唯一不可分割的资产。简单来说,NFT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对一件作品进行“防伪代码”,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数字代币,这样数字作品就可以追根溯源,明确版权,进行交易。

在中国,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为了避免金融风险、炒作风险、洗钱、非法融资、欺诈等法律纠纷,在国内控制的压力和市场繁荣的需要下,NFT在中国的主要场景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T发行和版权保护。NFT在中国更被理解为“非同质权益证明”,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所有权证明,试图澄清它与虚拟货币的关系,并强调探索无币化的NFT。

2021年,阿里巴巴、腾讯、JD.COM等公司陆续试水NFT,并推出了基于自身区块链技术的nft平台,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行nft。各大nft平台对数字收藏的概念基本相同,即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的具体作品、艺术品和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绘画、照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形式。nft是虚拟数字商品,而不是实物。

普法看点2:

拥有nft是否属于合法财产?

NFT数字收藏交易是随着数字经济建设而诞生的一个新兴产业。我国法律对NFTNFT的法律属性没有明确规定。但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人民法院已经对NFT的资产特征作出了法律认定。

2022年11月29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布了一起nft销售纠纷案。被告杭州一家数字技术公司经营一个主要从事数字艺术销售的电子商务平台,原告王是该平台的客户。

2022年2月,数字公司通过该平台发布了抢购公告,称一个“NFTnft盲盒”将被限制销售。王说,他抢购了一个“NFTnft盲盒”,在填写手机号码和个人信息后支付了999元。但该平台没有发货,10天后被迫退款给王。王认为数字公司此举损害了其合法权益,于是起诉法院,要求数字公司履行合约或赔偿损失。

法院在判决中认为,NFTNFT具有价值、稀缺、可支配、可交易等财产权对象的特点,但也具有网络虚构、技术等网络虚拟财产的独特属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所涉及的合约不违反中国的法律规定,也不违反中国防范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实际政策和监管方向,应受中国法律的保护。

由此可见,杭州互联网法院将nft的定性从数字商品更准确地转变为虚拟财产,并明确提出应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事实上,它划清了nft与虚拟货币和金融化的界限。这与中国监管机构和法律层面的“BTC“等虚拟货币的态度完全不同,BTC被明确认定没有资产特征。

具体来说,NFTnft作为一种虚拟艺术,凝聚了创作者对艺术的原创表达,具有相关知识产权的价值。同时,NFTnft是基于区块链节点之间的信任和共识机制,在区块链上产生的独特数字货币。因此,NFTnft属于虚拟财产的范围。

普法看点3:

nft交易合法吗?

目前,NFT数字收藏交易平台主要有两种服务,一种是为用户提供锻造服务,另一种是为用户提供交易服务。前者会在平台上产生财产权益,后者会在平台上运行财产权益。因此,数字收藏交易的本质是财产权益的运作。

从目前nft平台交易模式的共同点可以看出,平台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金融风险和投机风险。在规定的平台上交易是允许的,但绝对禁止场外交易。

2021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络信息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理虚拟货币交易投机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虽然NFT在通知中没有被纳入虚拟货币的范围,但考虑到NFT的原始生态系统与虚拟货币密不可分,为了防止隐藏的金融风险,NFT在中国的主要情况只是NFT发行和版权保护和运营,并从技术、运营、功能、交易模式等方面与虚拟货币划清界限。

正是因为中国监管机构对各种商品的投机行为态度非常严格,国内nft平台对交易和运营规则的许多限制都是为了避免投机风险。如实名制认证交易、禁止二级市场交易、禁止或有条件限制转让、禁止场外交易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避免各种形式的投机行为,努力维护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两年里,在nft的价格下,许多玩家认为这是一种“赚钱”的方式,很难避免一些炒作和投机行为。例如,去年7月,在一个nft电子商务平台上,春华秋实nft正式发布云锦作品后,一名玩家以299元的价格获得了500份收藏,大约40分钟后,他以15500元的价格卖给了下一个玩家。收藏的新主人随后以16666元的价格出售。

在nft等新事物和领域,法律法规的建立肯定会有一定的滞后,但这并不意味着nft是法律之外的地方,违规行为仍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对于nft市场的投机行为,应注重监管中的投机防治,使nft交易恢复其合理价值,远离非理性消费。同时,在立法方面,有关部门应进一步颁布和优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nft发行、交易和管理进行更明确、更具体的规范,保护nft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帮助nft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文/李奎(中华志愿者协会法律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相关推荐